新闻动态

“希望之家”唐占鑫: 让越来越多的残疾朋友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者”

发布日期:2025-07-05 21:04    点击次数:100

新黄河客户端北京7月1日电(记者王立奎)近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表彰了新一批的全国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他们是千千万万残疾人自强奋进的缩影,是新时代扶残助残文明进步的写照,他们也是新征程上砥砺前行的奋斗者。6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五位全国自强模范代表围绕“弘扬自强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与大家交流。北京市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主任唐占鑫是参加见面会的代表之一,她用自身经历书写着坚韧与担当,带领众多残疾朋友走向新的生活。

21年前,因为车祸唐占鑫成了一名残疾人,后来通过努力,重新学会了生活自理,融入了社会。2014年在中国残联、北京市残联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她在北京市和三位轮椅上的伙伴成立了一家由残疾人服务于残疾人的“希望之家”。她介绍,到今天他们已为900多名残疾朋友提供了生活重建服务,也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无障碍督导体验员,推动了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同时,他们还将自助互助的北京经验推广到全国,孵化了50多家助残社会组织。

谈起创立“希望之家”的初衷,唐占鑫回忆表示,这和一封信有很大关系。2013年她和伙伴们抱着试试的态度,给北京市政府写了一封信,建议由政府出资给脊髓损伤残疾朋友配发卫生用品,令人振奋的是,政府快速回应,而且相关的政策很快就得到落地推广实施。机构成立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广科学有效的康复理念,从起床、如厕到操控轮椅,再到独立出行,教残疾朋友一步一步实现生活自理,重拾生活信心,也将残疾人这种自助互助的模式推广到全国,让他们的康复模式更加精准、更加全面。

“希望之家”成立至今,成果斐然。唐占鑫在见面会上介绍,从2019年开始,他们通过手工制作帮助残疾女性实现就业增收,他们的团队先后参与制作了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颁奖花束“荣耀之花”、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中国代表团“金枝折桂”胸针等产品。见面会现场,唐占鑫还展示了他们手工编织的“荣耀之花”,她介绍,这束花一共由七类花组成,一共12000多针,累计耗时至少40个小时。2023年,“希望之家”被中国残联、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首批“美丽工坊”,截至目前,“希望之家”已为2500多名残疾朋友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700多名残疾朋友实现了就业增收。

很多人都质疑残疾朋友的能力,但唐占鑫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可以创造无限可能。比如,他们培养残疾朋友成为无障碍督导体验员,坐着轮椅通过无障碍设施体验推动环境改善;为残疾朋友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助力就业增收。她还举例介绍,一名叫媛媛的残疾女性是先天性脊柱裂患者,30年来生活都没有办法自理。来到“希望之家”后,她不仅实现了独立生活,还和150名残疾女性编织北京冬残奥会“荣耀之花”颁奖花束,在编织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蜕变。唐占鑫表示,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残疾朋友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者”,他们成为“希望之家”的工作人员,成为社区的志愿者,创办了自己的助残社会组织。

见面会上,有记者问,对于很多尚处于困难之中的残疾人朋友,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对此,唐占鑫表示,从她的意外受伤到现在带领更多的残疾伙伴融入社会,实现价值,在过去的20多年里,她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回头看看,其实觉得残疾人的人生也可以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所以,我想对这些还在困境中的残疾伙伴说,我们就像被暂时困在茧里的蝴蝶,终有一天可以破茧成蝶展翅飞翔。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社会上更多的爱心力量加入扶残助残的队伍里,这些都是照进我们生活里的光。”她同时表示,最主要的,还是内心那股不服输的劲,请将“我太难了”变成“我撑一把”,请将“我不行”转化成“我再试试看”,有国家和社会给他们铺路,大家一起使劲儿,就能撑破那层困住的“茧”,只要坚持不懈,现在看起来这些难以逾越的困难终将会成为助力飞翔的翅膀。

唐占鑫还分享了这些年亲身感受到的无障碍环境变化。原来出行常遇尴尬,比如地铁有直梯但出站没有无障碍通道,大楼内畅行无阻但到公共交通站点困难重重。现在情况好了很多,她可以驾车出行,也能乘坐地铁,从起点到终点,无障碍设施都很顺畅,工作人员服务也成常态。这些改变让出行更自由,也解放了父母、家人和朋友。谈及未来,唐占鑫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无障碍环境建设中,让残疾朋友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让更多残疾朋友能像她一样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记者:王立奎编辑:刘丹校对:杨荷放